客服热线 18008665020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重型车国六标准要发布了!专家说都有这些大调整

来源:转载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9-29 浏览次数:

9月12日,《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简称“重型车国六标准”)送审稿在北京通过了专家技术审查,这标志着,重型车“国六”标准的相关内容已基本尘埃落定。

那么,此次送审稿与之前重型车国六标准(一次征求意见稿)、(二次征求意见稿)有何区别?做了哪些调整?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环保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研究员袁盈,请她就重型车国六标准制定过程及送审稿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01

共同努力 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升级

“重型车国六标准送审稿能够顺利通过审查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前期多次与行业协会、整车厂、发动机厂、相关配套厂以及用户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研讨和沟通,目的就是让大家都能够相互协调统一、步调一致地共同前进、共同发展。”袁盈表示,作为重型车国六标准的组织制定单位,环保部一直积极与标准实施涉及的社会各界进行协调和沟通,力争将重型车国六标准制定成一项既能促进节能减排,又能推动产业进步的先进、科学和可行的标准。

据袁盈介绍,重型车国六标准制订任务下达后,编制组就立刻投入到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工作中,期间还成立了7个由几十家企业和相关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开展专题研讨、重点项目的试验工作。历经多次交流、论证,至2016年10月,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7年4~5月,又重点向行业内的企业和专家征求二次意见;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送审稿终于顺利通过审核。“可以说,这是整个汽车产业链上所有企业共同努力的成果,为重型车国六标准科学、有序地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她说。

据悉,重型车国六标准基本内容包括排放限值、测量循环、耐久性要求,以及车载诊断系统要求等,其总体以欧Ⅵ标准为基础,参照了“美标”的部分内容,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更有效、更可操作的新标准。

在袁盈看来,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管理要求,重型车国六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将会有力推动整个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进步,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车辆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的差距。此次重型车国六标准不仅对车辆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对相关执法部门在监督、管理上加大了难度。“如今,大气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环境治理工作压力巨大,重型车国六标准的尽快落实,还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她说。

听取各方声音集中整合优化

对于此次送审稿的“新变化”,袁盈向《中国汽车报》记者做了一一解答。她表示,环保部非常重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以及生产企业等相关单位对《二次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充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重型车国六标准征求意见做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同时在听取了所有产业链上不同层面的声音后,又进行了集中整合和优化。

首先,在排放标准实施时间上,此次送审稿采纳了行业的意见,即2020年起,仅公交、环卫、邮政用途的重型柴油车,率先实施国六标准;其他用途的重型车辆于2021年正式实施。

此外,就企业非常关注的‘车载法试验(PEMS)和转鼓法试验’进行新车检查的问题,此次送审稿也采纳了行业的意见,只采取PEMS检测,取消转鼓试验台对车辆排放进行检测的选项。

袁盈介绍说,通过PEMS测试整车在实际道路上排放达标状况,是重型车国六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整车上路排放达标也是最终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远程排放管理’上,我们最终保留了《二次征求意见稿》上的内容,把‘远程排放管理’纳入到了重型车国六标准的规范里。”袁盈解释说,目前车载互联网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很多新技术、新标准也在密集出台,对于远程监管来说,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在后期的监控管理中将省去不少人力、物力,行业需要与时俱进,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排放升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袁盈透露,重型车国六标准计划于今年颁布,力争给企业留出2~3年的准备时间,“虽然从时间上来看稍显紧迫,但这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企业潜力,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可以说,重型车国六标准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行业各方人士携起手来,助推产业技术全面升级,同时争取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打个胜仗,尽快落实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袁盈最后补充说。

专用车型有很多,例如重型自卸车,更多的车型介绍欢迎登陆专汽网!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转载请附带本文网址:https://www.17350.com/news/11251.html

专汽网[www.17350.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