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18008665020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三大趋势凸显 银隆、东风、长江布局氢燃料电池车

来源:转载 作者:未知 时间:2017-11-06 浏览次数:

一场展会可以看出所在市场的发展趋势。

近日,2017第五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在北京举行。据现场统计,共有11家国内商用车品牌、改装企业及电池制造企业,携32款新能源商用车产品亮相,包括:比亚迪、银隆新能源、中车时代、北汽集团、长江汽车、上汽集团、东风汽车、襄阳新能源汽车(组团参展,展区包含多家当地新能源汽车及动力企业)、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联客车”)、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及主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沃特玛纷纷展出了新能源商用车产品。

据记者调查发现,本次展会共透露出三大风向标:一为混合动力客车需求不断缩水;二为车企纷纷向氢燃料电池车领域发力;第三,动力电池企业在不断攻破成本壁垒。

26款电动车参展 有且仅有一款混合动力客车

在本次参展车型中,新能源客车共计20款,占比为63%;新能源物流车有10辆,占比为31%;另外,比亚迪和沃特玛各展出了1款纯电动专用车,分别为比亚迪T7中性纯电动纯吸式扫路车及由东风多利卡改装的300度纯电动移动补电车,占比为6%。

某整车品牌展台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及各地政府对物流车及城市配送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限行政策日益趋严,促使纯电动物流车的需求在国内多个地区的需求明显加大,例如在成都、广州、深圳、西安、北京等地区,因此,各个物流车生产厂家也在不断向新能源领域发力,全力迎合市场需求,顺势而为。”

从车型种类上不难看出,各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的生产及推广重点仍为纯电动车型,且本次共展出了25款纯电动车型,占比高达78%。

相比之下,仅有通联客车携一款型号为HKC6123CHEV 12米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参展,显得有些“孤独”。据了解,该车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和玉柴YC6J210N-52天然气发动机,并采用水冷式永磁同步电机,储电量为49.459KW.h,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为65公里。

另外,从电池种类上可以看出,在参展车型中,产品主要以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而银隆新能源车型主要采用其自主研发的银隆钛动力电池;还有少数车型采用三元锂电池,占比较少。

长江、东风纷纷开始布局 6款氢燃料电池车成亮点

随着市场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及政策导向,国内多家车企均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车。

在本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上,6款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无疑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长江汽车、福田欧辉、山东沂星、银隆新能源、上汽大通,以及来自东风汽车的一款东风氢燃料电池物流运输车,纷纷亮相。

其中,本届展会上唯一一款氢燃料电池物流运输车,是由东风汽车公司研发生产,型号为EQ5080XXYTFCEV1。该车采用锰酸锂电池、永磁同步电机,电池容量为20.45kWh,并配以340.8L的储氢瓶,使整车在半载情况下的续航里程不低于350公里(满载不低于250公里),且其加氢时间不超过9分钟。

车企纷纷把目光投向氢燃料电池车领域,主要是受国家政策的推动。“从国家补贴政策来看,对燃料电池的补贴政策将持续到2020年,而纯电动汽车补贴将逐年退坡,政策倾斜力度较大。”长江汽车展台负责人说道。

尽管车企纷纷推出了氢燃料电池车,但实现商业化运营仍十分艰难。山东沂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高等因素,都是阻碍氢燃料电池车实现商业运营的主要瓶颈。”

通过模块化生产降低成本 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参展

除了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以外,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绿控传动及斯太尔动力,也纷纷携其新能源动力产品参展,产品数量约14款,分别针对不同细分市场。

国轩高科展台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本次国轩高科仅展出了一款针对商用车市场的动力电池系统,但为了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车辆匹配率,其目前主要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模式。“现在我们的动力电池系统采用模块化生产,我们可以根据整车企业的使用需求去调节零部件、更改配置。”据了解,由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不断退坡,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企业也在不断配合整车企业降低成本,而动力电池模块化生产便是其中重要一环。

除此之外,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算是本届展会上的参展“大户”,共展出了8款新能源动力系统,分别为TED系列带AMT纯电动系统、MHD系列增强型混联混合动力系统、PHD系列并联混合动力系统、DM系统纯电动直驱系统等,产品适用于公交车、公路车(搅拌车)、环卫车(洒水车垃圾车扫路车、吸尘车)、轻客(客车)、卡车等不同细分市场。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转载请附带本文网址:https://www.17350.com/news/12581.html

专汽网[www.17350.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