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18008665020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降重减价 我国尾板行业前景可期

来源:龙行专用汽车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18-08-01 浏览次数:

今年5月16日,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制定货车加装尾板国家标准,这对我国汽车尾板的快速发展可谓意义深远。

三种主要的产品类型

汽车尾板是一种安装在车辆尾部或侧面的一种车载液压起重装卸设备,是以车辆的自身蓄电池作为动力的机、电、液一体的环保节能自动化机械产品。在货物装卸过程中稳定、安全、快捷、省力、高效,且不受场地、设备及人力限制,仅配套手动叉车装置,即可一人完成货物的随时装卸。

其不仅可用来装卸货物,还可用作厢式货车的尾门,可随时随地进行装卸,特别方便单位体积大、沉重物品装卸,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装卸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降低物品在装卸中的破损率,特别是易燃、易爆、易碎物品,更加适合汽车尾板装卸。

另外,当汽车车厢地板高于或低于仓库货台而又没有其它装卸设备时,临时可将承载大板翻转搭于货台上,形成一座特别的“桥”,从而用手动叉车就能及时完成货物的装卸。

国内的汽车尾板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悬臂式尾板,其结构较复杂,载重量大,板面角度可调节,适用于各种厢式货车,适用范围最为广泛。

2、垂直式尾板,由液压油缸带动链条而使承载平台实现垂直上升、下降的运动,安装简便,载重量较小。

3、折叠式尾板,适用于冷藏车,可直接与冷库、卸货平台无缝对接,这样就省去了操作空间,也更加方便。

前景好但制约因素多

尽管目前很多物流公司都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但是大多数运输车队还是依靠手工作业采用人工装卸货物,而手工作业的劣势很多,不安全、效率低、不能发挥车辆的经济效能,并且劳动强度大。

加装汽车尾板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汽车尾板加装之后仅需一个人就可完成对货物的装卸,不仅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劳动强度小,能够很好地发挥车辆的经济效能。

此外,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与制造业产业的提升也促进了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在人工短缺、用工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物流业对尾板等能有效提升装卸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液压设备市场需求日益强劲。

虽然我国汽车的市场需求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它在国内市场上一直没有推行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价格。现在国产最普通的钢制尾板,价格在12000~18000元之间,这还没有说铝制尾板以及进口尾板的售价。因此,想要购买尾板的客户一定会首先考虑在本地市场加装尾板是否可以提高业务,如果不可以的话,尾板就不值得安装。

其次,尾板的自重也是弊端之一。目前尾板的自重大多在750kg左右,即使铝制尾板可以将重量减少三分之一,但尾板加装在车架上势必会增加车体负担,影响车辆自身的载质量。

再者,在JT/T962-2015《车用起重尾板加装与使用技术要求》出台之前,车辆加装尾板属于非法改装,极易成为相关部门的罚款依据。为了能让尾板合法化,近年来国内已经悄然出现了带尾板车型的公告,使其合法化,但是政策法规及配套的管理细则还未出台,这也成为制约尾板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此外,尾板的推广需要配合托盘、叉车等工具,只有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突出尾板高效便捷的运输效果。反观国内多数中小城市,他们并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加上人工成本较低,加装尾板反而成本变高,况且随时都有被罚款的危险。

尾板技术发展趋势

用途多样化。尾板已不仅成为装卸时的工作面和一种辅助装卸设备,还可以替代车厢的后门。目前有冷藏车企业试图将后面改装厂汽车尾板,如此一来尾板既可以当门又可以当装卸货物的工具。

降低自重。近年来,制造商开始逐步采用铝制材料制造尾板,从而有效降低自重。其次,不断尝试采用新的材料和加工方法来满足用户新的要求。此外,还有一种减轻自重的办法,那就是减少所采用的液压缸的数量,由原先的4个减少到3个或2个。

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对于汽车尾板而言,其液压缸的承载能力是检验其耐用性的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其负载力矩,它是由所承载的载荷的重心到杠杆支点的距离以及负载的重量所决定,因此,负载力臂是格外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意味着在装卸平台完全伸平时其重心位置不能超出平台边缘位置。制造商为了提高使用寿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使用嵌入式免维护轴承,每年只需进行1次润滑的轴承等。

我国汽车尾板正处于启动发展时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成熟,再加上不断涌现的尾板生产商,我国尾板行业的前景将会很美好。

尾板在专用车行业应用的也很多,像冷藏车厢体尾部、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转载请附带本文网址:https://www.17350.com/news/33969.html

专汽网[www.17350.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