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举高类消防车目前取得了连续13年保持了国内的第一、行业第一的成绩。”
“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这三个品种加起来在40%左右。”
“DG登高系列,在国内占到60%。”
……
从一个个耀眼的成绩中不难看出,徐工消防不仅在整个消防车领域遥遥领先,更是在细分产品中拔得头筹。如此亮眼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成绩,徐工消防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与梅赛德斯-奔驰卡车携手共赢 举高类消防车一路领先
从1995年推出首台被誉为亚洲第一高的CDZ53消防车开始,徐工消防就开启了在消防车领域的发展之路,此后,68米、88米、甚至100米等产品的陆续推出,更是奠定了徐工消防的在行业的领先之路。
“我们是从1995年开始涉猎消防车领域,1997年成立消防产品研究所之后,才正式开启了整个消防车的产业化之路,2016年徐工消防独立发展之后,又将消防的门类进行了拓展。”
徐工机械总裁助理、徐工消防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前进
徐工机械总裁助理、徐工消防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前进告诉卡车网记者,从1997年进入产业化之后,将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企业都在举高类消防车领域进行深耕,拓展产品型谱,包括登高系列、云梯系列以及高喷系列的产品不断的推向市场,涵盖了从22米到100米的产品,其中多款产品都是国内市场率先推出,其精尖技术至今无可比拟,奠定了徐工消防在举高类消防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徐工消防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莫过于梅赛德斯-奔驰卡车,从推出首台消防车开始,企业在高端的底盘匹配上一直选择的都是奔驰。徐工消防的发展史便是双方的合作史。
与其他领域产品不同,消防车非常注重产品的可靠性以及产品持续提供动力的稳定性。奔驰卡车进入中国非常早,在扎根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可靠的产品技术带入了中国。
3月3日 徐工消防与戴姆勒卡客车(中国)举行战略签约仪式
“从底盘的可靠性上来讲,我们每一次徐工消防产品的进步,都得到了奔驰卡车的大力支持。”正如李总所言,凭借着高可靠性和专业性,无论是底盘的轴数还是特殊的改装,奔驰卡车都能给出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配备梅赛德斯-奔驰底盘的消防车也得到了客户的广泛的赞誉。无论是在实战过程当中的响应速度,还是快速的投入灭火战斗的能力,无一不彰显它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经过时间的考验,最终赢得了业界的肯定和用户的信赖。体现。如此骄人成绩,很难说单是因为徐工消防的技术革新,亦或是奔驰卡车的强悍实力,这与双方紧密合作与彼此信任密不可分。
业务全方位布局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发展至今,徐工消防的举高车类消防产品覆盖了三大系列,包括覆盖22米—100米针对高层灭火的大型、超大型登高平台消防车系列、覆盖20—85米针对石化等大型工业火灾开发了系列举高喷射消防车系列以及覆盖22-60米针对高层建筑救援的云梯系列消防车系列,产品密实度、丰富性国内最高。
除此之外,徐工消防又拓展了很多其他的消防产品,包括专勤配、灭火类、抢险救援类、城市主战类。尤其是近两年围绕着城市排涝、地质灾害,包括无人机,徐工消防也在紧追着时代的要求进行产品创新。
在产品不断创新的背后,是徐工消防产品技术的不断提升。围绕产品结构、消防灭火及安全控制等各方面,徐工消防突破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举高车关键核心技术,并建立了三级测试评估体系,具备液压系统、电气系统、消防系统、控制系统及结构件五大试验检测能力,同时还打造了功能强大的数据管控平台,确保举高车产品质量可靠、作业安全。此外,徐工消防还荣获了2022年“高空消防与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及应用”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随着各项政策、规定的不断出台,国家对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徐工消防积极响应国家需求,积极发挥自身雄厚的研发制造优势,在消防车通用类救援装备基础上,针对各类火灾、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深井矿难、冰雪灾害以及无人特种救援等场景,已形成多门类、成套化、百余款应急救援装备。
目前,应徐州市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规划,徐工消防提出要构建和打造“5+1+1”徐工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且投资建设了应急救援智能制造新基地,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进一步研究布局应急救援新产业,持续巩固火灾救援装备优势,快速进位洪涝灾害装备,加快拓展森林消防装备、无人智能装备,多点发力、加快形成系列化、成套化、全灾种的应急救援装备解决方案,加快市场实战应用。
“徐工消防经历了七年多的发展,消防车迈的步幅不大,但是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从举高类产品的日益深耕到多品类的不断开拓,从与高端合作伙伴的联手共赢再到自主技术的不断攻克突破,徐工消防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迎来了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专汽网[www.17350.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