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18008665020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中国重汽实况挑战赛到底改变了什么?

来源:中国卡车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7-17 浏览次数:

改变,时时刻刻都发生在你我周围。时间的流逝、事物的更迭,改变有可能悄无声息,也可能有迹可循。而我们,也经常会因为一个想法,一次经历,或是一场赛事改变自己今后的行为轨迹。

对于国内卡车用户来说,老一辈卡车司机获取新产品来源的局限性较大,而新生代卡车司机对一个品牌的认知又不够透彻,所以一项专为卡车司机打造的赛事则为用户提供了最佳的沟通和改变平台。那么,中国重汽实况挑战赛究竟改变了卡车用户什么?

中国重汽实况挑战赛

改变用的认知

进口车与国产车的差距还很大吗?中国重汽为国产车做了正名。自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合作以后,其重卡产品的品质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即便是习惯于开进口车的用户,在了解中国重汽产品之后,也会对这个品牌有新的认知。

“对于中国重汽高端产品而言,其性能已经和进口车没有太大差别了。”在实况挑战赛长治站时,参赛选手刘朋讲到,“我现在开的就是奔驰卡车,性能自然没得说。但是通过这次比赛,我对重汽产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车辆性价比还是很高的,而且动力、油耗以及可靠性可以说都不次于进口车。”

中国重汽T7H牵引车

除此之外,在比赛的宗旨方面,选手的认识也并没有停留在节油这一层面。西安站选手曾俊表示,实况挑战赛是个很好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能让驾驶员和用户充分的参与进来,能够得到在驾驶员、用户心中的认可。对于用户来讲是认识、了解品牌和车型的途径,同时也是展示自己驾驶技术的途径,这种卡车活动对企业和驾驶员来讲都是很好的。

改变用户的购车取向

用户对于品牌有了良好的认知,必然会产生明确或者潜在的购车意向。在这部分用户中,2016年节油赛总决赛冠军吴铁路便是最有代表性的选手之一。据中国卡车网记者了解,吴铁路在参加比赛之前驾驶的是进口车型,但是随着区域赛和总决赛的推进,中国重汽的产品在吴师傅的心中产生好感。最终,在总决赛结束之后,吴师傅购买了重汽T7H重卡,并且加入到了实际运营的队伍中。

选手因比赛结缘重汽产品

而在今年的比赛中,同样有选手因比赛结缘重汽产品。西安站选手张亚洲告诉中国卡车网记者:“现在正在办理购买T7H重卡手续的过程中,今年7月底就能交车。其实在比赛前,自己心中也是就品牌选择上有所纠结。但是,这次参加比赛后,自己的购车意向和品牌选择上有了改变,所以最后坚定的选择了重汽T7H。”

除了已经购买了重汽车型的选手外,还有一批用户虽未购买,但已经将重汽列入到自己的购车计划中。长治站选手王树庆表示,自己现在是车队中的司机,但现在也在规划买一辆属于自己的重卡。在参加了比赛之后,自己的选车计划中又多了个中国重汽品牌,并且如果价位相差无几一定会选重汽车型。

改变选择,看似容易,实则需要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有力支撑。通过实况挑战赛,中国重汽向用户证明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也让一大批用户在购车需求方面做出了改变。

改变用户的驾驶方式

除了认知与选择,中国重汽实况挑战赛还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所有参赛选手的驾驶方式。低油耗,对于卡车司机来说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很多用户报名参加中国重汽实况挑战赛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通过与其他选手交流,学习到更好的驾驶习惯,以实现在实际运营中达到更低的油耗。

据阜阳站选手韩亚明表示,自己参加本届比赛,主要是扩展知识面。自己以前开空车和开重车的手法一样,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但通过比赛,感觉自己的差距还很大,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多的。同时,这次比赛也认识了很多其他地区的卡车司机和中国重汽的技术人员,通过交流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在驾驶方面的技巧。

“通过比赛总结的经验,百公里最少节油5L。”成都站选手伍军讲到,自己从首届节油赛就一直参加比赛,感觉这项赛事是可以增长用户见识和综合素质的。伍军告诉记者:“参加重汽的这项比赛,主要是沟通、学习,而且很有成效。之前单趟送货百公里油耗在36L左右,而在不断学习之后,改变了自己的驾驶习惯,现在的油耗降低到了31L左右。”

中国重汽实况挑战赛在终端的影响力显而易见

无论是在认知、选择和习惯方面,中国重汽实况挑战赛在终端的影响力都显而易见。这项赛事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中国重汽影响并改变了用户对一个品牌重新的认识。如果中国重汽实况挑战赛走进了你所在的城市,我们有理由相信,你也会为之改变。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转载请附带本文网址:https://www.17350.com/news/8363.html

专汽网[www.17350.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